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科左后旗历史简介
- 2、科尔沁左翼后旗行政区划
- 3、科左后旗历史沿革
科左后旗历史简介
1、左后旗,全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。始建于清顺治七年,即公元1650年。清朝早期以进军方向将蒙古分为左、右翼兵,将位于科尔沁部中心的左后方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。科尔沁,蒙古语正音为呼尔沁,意锐利,属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图哈斯尔的后裔。
2、清朝顺治七年(1650年),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设立,彰吉伦被封为和硕郡王。咸丰五年(1855年),僧格林沁晋升为亲王,旗号为“博多勒噶台亲王旗”,简称“博王旗”,直到1931年。科尔沁在清代属于外藩蒙古内札萨克,直属理藩院,受盛京将军节制,会盟地在哲里木(现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)。
3、在历史的长河中,到了公元1636年,即天聪十年(崇德元年),清太宗皇太极在包括科尔沁部在内的蒙古部落中实施旗制改革,开始设立旗并分配封号,任命札萨克。据《清史稿》和《蒙古游牧记》记载,科左后旗的设立可以追溯到清顺治七年,即公元1650年。
科尔沁左翼后旗行政区划
1、科尔沁左翼后旗行政区划一览:甘旗卡镇:辖10个居委会;47个嘎查;大青沟林场。金宝屯镇:辖5个居委会;30个嘎查;3个村委会;金宝屯林场。吉尔嘎郎镇:辖36个嘎查;乌丹塔拉林场。常胜镇:辖25个村委会;11个嘎查。伊胡塔镇:辖11个嘎查;伊胡塔林场。查日苏镇:辖10个嘎查;查日苏牧场。
2、科左后旗的行政区划包括12个镇、2个乡和10个苏木,这些地区具体如下:甘旗卡镇: 分为10个居委会,17个村委会,47个嘎查,以及大青沟林场。 金宝屯镇: 包括5个居委会,30个嘎查,3个村委会,以及金宝屯林场。 吉尔嘎郎镇: 有36个嘎查,乌丹塔拉林场。 常胜镇: 包括25个村委会和7个嘎查。
3、总面积达到11,570平方公里,行政区划包括16个苏木镇和262个嘎查村,居住着约40.2万人口,其中蒙古族占73%,多元的民族构成包括蒙、汉、回、满等19个民族。这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,耕地面积为3,000,000亩,草牧场10,500,000亩,林地面积则为3,500,000亩。
4、科尔沁左翼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,邻接辽宁省。总面积11476平方千米,总人口40万人(2004年)。旗人民政府驻甘旗卡镇,邮编:028100。代码:150522。区号:0475。拼音:Keerqinzuoyihou Qi。
5、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部,大兴安岭南麓,科尔沁草原西北端,属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。二县:开鲁县: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部,东与科尔沁区毗邻,西与翁牛特旗、阿鲁科尔沁旗接壤,南与奈曼旗、科左后旗相连,北与扎鲁特旗、科左中旗交界。通辽县:为旧行政区划名,1918年自辽源县析置,属奉天省。
科左后旗历史沿革
1、中华民国时期,科尔沁左翼后旗归奉天省管辖,受哲里木盟盟长监督。1931年,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伪满洲国成立,科尔沁左翼后旗改称东科后旗公署,隶属于兴安南分省和兴安总省。1945年光复后,旗内各界倡议建立民主政府,随后归属科尔沁左翼三旗联合办事处、兴安南地区行署和哲里木省政府。
2、茂道吐苏木的历史沿革始于其旧时的科左中旗管辖之下。在伪满时期,茂道吐努图克公所应运而生,到了1948年,划归科左后旗。人民公社化之后,茂道吐公社成立,直至1984年,改为茂道吐苏木。2006年4月,与原乌兰敖道苏木合并,现今茂道吐苏木得以建立。
3、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一高级中学自创建之初,直至1983年,它是一所融合蒙汉文化的完全中学,旨在提供全面的教育。这段时期,学校致力于培养初、高中学生,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1983年起,学校的战略发生了转变,开始专注于蒙语授课,定位为民族普通高中,以满足特定语种教育的需求。
4、开鲁县的历史沿革始于一九零八年,从那时起,这片土地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开鲁县所在的区域是东胡的地界;到了汉朝,这里先是鲜卑之地,后来成为了辽东郡西北境的一部分。隋朝时期,开鲁县位于范阳节度使的管辖之下;唐朝时,它属于松漠督都府。
5、下辖:奈曼旗、库伦旗、科左中旗、科左后旗、扎鲁特旗、开鲁县、霍林郭勒市 汽车牌照:蒙G [编辑本段]区域概况 ▲ 地理位置: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,地处北纬42°15′-45°41′、东经119°15′-123°43′之间,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,南北长约418公里,东西宽约370公里。